本文介紹如何通過PolarDB控制台自訂購買PolarDB叢集。
若已有RDS MySQL執行個體,您可以選擇將RDS MySQL一鍵升級至PolarDB MySQL版,升級後PolarDB叢集包含源RDS執行個體的帳號、資料庫、IP白名單和必要的參數。詳細操作步驟請參見一鍵升級RDS MySQL至PolarDB MySQL版。
若已有PolarDB MySQL版叢集,您可以選擇從PolarDB升級遷移,將原來的PolarDB MySQL版升級遷移至新的PolarDB MySQL版叢集,升級遷移後的叢集包含源叢集的帳號資訊、資料庫資訊、IP白名單和必要的參數。詳細操作步驟請參見大版本升級。
前提條件
登入並登入阿里雲帳號,詳細操作步驟請參見註冊和登入阿里雲帳號。
操作步驟
根據頁面選項自訂您的叢集基本配置,具體參數說明如下:
參數
說明
計費類型
訂用帳戶:預付費模式。在建立叢集時,您需選擇固定規格的資源,並預先支付叢集的費用。購買周期越長,所享受的折扣也越大。該模式一般適用於業務需求長期穩定的情境。
隨用隨付:後付費模式。在建立叢集時,您需選擇固定規格的資源,但無需提前支付叢集的費用。該模式根據您實際使用的時間長度進行計費,一般適用於業務需求靈活的情境。
Serverless:後付費模式。在建立叢集時,您無需選擇固定規格的資源,也無需提前支付叢集的費用。該模式是指PolarDB叢集的動態彈性擴縮容能力,能夠根據系統業務負載的變化進行調整。一般適用於業務波動、不確定負載或不可預測的業務情境。
地區
地區是指資料中心所在的地理地區,通常按照資料中心所在的城市劃分。
說明選擇距離近的地區可以降低網路時延,購買完成後不支援更改地區。
建議將PolarDB叢集與需要串連的ECS建立在同一地區,否則它們將無法通過內網(私網)實現互連,只能通過外網(公網)進行通訊,這將無法充分發揮叢集的最佳效能。
建立方式
PolarDB支援多種建立方式。預設為建立主叢集,即建立一個全新的PolarDB叢集。其他選項說明如下:
建立從叢集:為一個全球資料庫網路(GDN)建立從叢集。需先建立一個全球資料庫網路(GDN)後,才可添加從叢集。
從PolarDB升級遷移:適用於不同核心版本之間以及不同產品系列之間的大版本升級。即先從源PolarDB複製全量資料,然後保持增量同步處理。詳細說明,請參見大版本升級。
從RDS遷移:適用於將RDS執行個體遷移至PolarDB叢集。在遷移流程中,將自動同步RDS執行個體的帳號、資料庫、IP白名單及必要的參數配置。同時,還可選擇保留原有資料庫連接地址,降低遷移難度,支援業務平滑過渡。詳細說明,請參見一鍵升級RDS MySQL至PolarDB MySQL版。
說明可選擇的RDS執行個體列表,不包含唯讀執行個體,且不支援包含非InnoDB引擎的RDS執行個體。
從RDS複製:基於所選的RDS執行個體,快速複製一個資料完全一樣的PolarDB叢集。這種建立方式RDS執行個體的增量資料不會同步到PolarDB叢集。詳細說明,請參見一鍵複製RDS MySQL至PolarDB MySQL版。
說明可選擇的RDS執行個體列表,不包含唯讀執行個體,且不支援包含非InnoDB引擎的RDS執行個體。
從資源回收筒恢複:基於叢集資源回收筒中保留的叢集備份組來恢複已刪除的PolarDB叢集。
說明若原PolarDB叢集開啟了高壓縮引擎(X-Engine)並存在相應的庫表資料,您需在儲存引擎中選擇InnoDB & 高壓縮引擎,否則新的PolarDB叢集將無法正常訪問高壓縮引擎中資料。
資料庫引擎
選擇與MySQL相容的版本。
MySQL 8.0.2:完全相容對應社區MySQL-8.0.18及更低的版本。
MySQL 8.0.1:完全相容對應社區MySQL-8.0.13及更低的版本。
MySQL 5.7:完全相容MySQL 5.7。
MySQL 5.6:完全相容MySQL 5.6。
說明不同核心版本所支援的功能存在一定差異。詳細資料,請參見5.6/5.7/8.0版功能對比。
產品版本
支援選擇企業版與標準版。
說明不同產品版本所支援的功能存在一定差異。詳細資料,請參見企業版和標準版功能對比。
系列
企業版支援選擇叢集版和多主叢集(Limitless)兩種系列。標準版無此選項。
說明兩種系列的架構及適用情境不同。詳細資料,請參見企業版產品系列。
子系列
支援選擇獨享規格和通用規格兩種子系列:
獨享規格:每個叢集會獨佔所分配到的計算資源(如CPU),而不會與同一伺服器上的其他叢集共用資源,效能更加穩定可靠。
通用規格:同一伺服器上的不同叢集,會互相充分利用彼此閒置計算資源(如CPU),通過複用計算資源享受規模紅利,性價比更高。
關於兩種子系列的詳細對比,請參見如何選擇通用規格和獨享規格。
CPU架構
支援選擇X86或ARM兩種CPU架構。
X86:X86架構搭載英特爾處理器,配套高效能網路,綜合效能及穩定性全面提升,滿足對業務穩定性及計算效能要求較高的企業級應用訴求。
ARM:ARM架構底層採用阿里雲自研倚天710處理器晶片及25 GE智能高速網卡,提供強勁的計算能力。配套高效能網路,能更好地滿足政府、互連網等各類企業對雲上業務的高性價比、安全穩定等訴求。
說明企業版固定為X86。
主可用性區域
可用性區域是指在同一地區內,電源和網路互相獨立的物理地區。不同可用性區域之間沒有實質性區別。您可以選擇將PolarDB與ECS建立在同一可用性區域或不同的可用性區域。
網路類型
固定為專用網路。
建議選擇與需要串連的ECS相同的Virtual Private Cloud,否則它們將無法通過內網(私網)實現互連,僅能通過外網(公網)進行通訊,這將無法充分發揮叢集的最佳效能。
如果您已建立符合您網路規劃的VPC,可直接選擇該VPC。例如,如果您已建立ECS,且該ECS所在的VPC符合您的規劃,那麼選擇該VPC。
如果您未建立符合您網路規劃的VPC,您可以使用預設VPC和交換器。
說明若預設VPC和交換器無法滿足您的要求,您可以選擇自行建立專用網路和交換器。
加入白名單
建議開啟。將您選擇的VPC網段加入到PolarDB叢集的白名單中,以便同一VPC下的ECS執行個體能夠直接存取PolarDB叢集,從而避免在建立叢集後,還需手動添加白名單的情況。
高可用模式
PolarDB提供多種高可用模式。當開啟儲存熱備叢集時,其部署在PolarDB叢集所在地區的備可用性區域或者同一可用性區域內的不同機房,具備獨立的儲存和計算(在部分形態下可選)。這一配置可用於叢集的熱備切換。當PolarDB主可用性區域的整個叢集不可用時,儲存熱備叢集將迅速切換為主叢集,承擔叢集的讀寫和儲存業務。
說明關於儲存熱備叢集以及其方案的詳細介紹,請參見高可用模式(熱備叢集)。
轉換規則:
雙可用性區域(開啟儲存熱備叢集)與雙可用性區域(開啟儲存熱備叢集和計算熱備叢集)不支援轉換為單可用性區域(關閉儲存熱備叢集)。
在此情況下,如需轉換為單可用性區域(關閉儲存熱備叢集),建議您購買一個新叢集,並在購買時選擇單可用性區域(關閉儲存熱備叢集)選項。隨後,您可以通過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將現有叢集遷移至新的叢集。有關遷移的具體操作,請參見PolarDB MySQL版間遷移。
三可用性區域僅支援新購時選擇。選擇後,無法與其他高可用模式進行互相轉換。
若您在購買叢集時選擇單可用性區域(關閉儲存熱備叢集),則在購買叢集後,您可以手動切換至其他高可用模式。詳細資料請參見高可用模式(熱備叢集)。
設定Serverless叢集的資源擴縮範圍
僅當計費類型為Serverless時,支援設定Serverless叢集的資源擴縮範圍:
唯讀節點個數伸縮下限:設定允許唯讀節點增加的最小數量。取值範圍:0~15。
唯讀節點個數伸縮上限:設定允許唯讀節點增加的最大數量。取值範圍:0~15。
說明唯讀節點數量將根據實際業務負載在設定的下限與上限內自動增加或減少。詳細擴縮策略,請參見彈性擴縮。
為了實現Serverless叢集的高可用,建議將唯讀節點個數伸縮下限設定為1。
單節點伸縮下限:設定叢集內每個節點的PCU數量下限。取值範圍:0.25 PCU~31 PCU。
單節點伸縮上限:設定叢集內每個節點的PCU數量的上限。取值範圍:1 PCU~32 PCU。
說明Serverless採用PCU作為秒級計費和資源彈性的管理單位,其中1 PCU約等於1核2 GB記憶體的標準服務能力。節點的PCU將根據業務負載在您設定的上下限範圍內進行動態調整,單次彈性的最小PCU單位為0.5 PCU。
樣本:若您將單節點伸縮下限設定為2 PCU,單節點伸縮上限設定為16 PCU,則Serverless叢集內主節點與唯讀節點的預設規格為2 PCU(約等於2核4 GB的資源)。當系統檢測到業務負載增加時,將自動增加主節點或唯讀節點的PCU數量,但根據設定,最大隻能提升至16 PCU(約等於16核32 GB的資源)。
當前選擇規格
不同規格間的CPU、記憶體、最大儲存空間以及IOPS存在一定差異,您可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選擇。
開啟Serverless
支援在建立PolarDB叢集時,開啟固定規格叢集的Serverless功能。
開啟後,除上述所選計算節點的固定規格外,叢集還可提供跟隨系統業務負載的動態彈性擴縮容能力。然而,這將產生相應的彈升費用。
說明預設的Serverless配置為單節點資源彈性上限8,單節點資源彈性下限0,唯讀節點個數上限1,唯讀節點個數下限0。後續您可以在叢集詳情頁內隨時調整該配置參數。
節點個數
預設為兩個節點(一讀寫一隻讀),您可以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進行配置。
說明僅企業版的多主叢集(Limitless)系列可設定多個讀寫節點,其他系列僅支援一個讀寫節點。
當前單節點產品系列已經下線,但您可以在購買叢集時將唯讀節點個數設定為0,即可購買單節點形態的PolarDB叢集。
在購買叢集時,若唯讀節點的數量大於或等於1,則在購買後不支援將唯讀節點的數量修改為0。如果需要將現有叢集的唯讀節點數量調整為0,建議您購買一個新叢集,並通過遷移工具(如DTS)或使用大版本升級功能,將原有叢集的資料移轉至新叢集。
節點說明:
讀寫節點:又稱主節點,負責處理寫操作及部分讀操作。主節點與唯讀節點之間採用Active-Active的Failover方式,提供資料庫的高可用服務。
唯讀節點:負責處理讀操作,分擔主節點的壓力,具備高可用性和擴充性。建立叢集後,您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動態調整。
列存索引唯讀節點:列存索引(IMCI)的功能節點。列存索引採用列式儲存技術以加速分析查詢(OLAP),從而使PolarDB MySQL版叢集實現一體化的即時交易處理與即時資料分析。在添加列存索引唯讀節點後,還需配置行列自動分流方案,並為業務表添加列存索引,OLAP查詢請求就將自動路由至唯讀行存節點或唯讀列存節點,而不會發送至主節點。
資料庫代理規格
支援企業通用版和企業獨享版兩種資料庫代理類型。跟隨叢集子系列規格而定,通用規格為企業通用版,獨享規格為企業獨享版。
資料庫代理規格支援單獨進行配置,可選擇的範圍為4C~16C(即4vCPU~16vCPU)。推薦選擇自動匹配。
說明僅標準版支援配置。
儲存類型
PolarDB支援的儲存類型有ESSD雲端硬碟、PSL4或PSL5。ESSD雲端硬碟僅支援標準版選擇。
ESSD雲端硬碟是阿里雲全新推出的超高效能雲端硬碟產品。ESSD雲端硬碟基於新一代分布式Block Storage架構,結合25 GE網路和RDMA技術,為您提供單盤高達100萬的隨機讀寫能力和更低的單路時延能力。ESSD雲端硬碟分為如下幾類:
ESSD PL0雲端硬碟:PL0效能層級的ESSD雲端硬碟。
ESSD PL1雲端硬碟:相比PL0,PL1效能層級的ESSD雲端硬碟可提升5倍IOPS,以及提升大約2倍的輸送量。
ESSD PL2雲端硬碟:相比PL1,PL2效能層級的ESSD雲端硬碟大約可提升2倍IOPS和輸送量。
ESSD PL3雲端硬碟:相比PL2,PL3效能層級的ESSD雲端硬碟最高可提升10倍IOPS、5倍輸送量,適合對極限並發I/O效能要求極高、讀寫時延極穩定的業務情境。
ESSD AutoPL雲端硬碟:相比PL0、PL1、PL2和PL3,IOPS與容量解耦,可靈活配置,按需調整,從而降低整體TCO。
重要關於ESSD雲端硬碟的效能詳情,請參見ESSD雲端硬碟。
雲端硬碟的儲存空間滿載後,雲端硬碟會鎖定(唯讀不寫)。
為避免影響業務的正常運行,您可設定自動擴充ESSD雲端硬碟儲存空間。
PSL4和PSL5是PolarDB為不同業務情境所提供的儲存類型,具體區別如下:
儲存類型
特點
適用情境
PSL5(PolarStore Level 5)
PolarDB歷史版本中支援的儲存類型,即2022年06月07日之前購買的PolarDB叢集預設的儲存類型。效能好,可靠性和可用性更強。
對效能和可靠性要求高,以資料庫為核心系統的業務情境,如金融、電商、政務和大中型互連網業務等。
PSL4(PolarStore Level 4)
PolarDB全新推出的儲存類型,採用阿里巴巴自研的硬體壓縮盤(Smart-SSD)技術,在物理SSD磁碟層面壓縮、解壓縮儲存的資料,保持效能影響可控的情況下,使單位容量資料的儲存價格更低。
有降低成本訴求,追求高性價比的應用情境。
儲存引擎
支援InnoDB和InnoDB & 高壓縮引擎兩種引擎類型。
說明InnoDB & 高壓縮引擎:InnoDB和X-Engine混合部署引擎。選擇該選項後,可以設定高壓縮引擎的比例。更多資訊,請參見高壓縮引擎(X-Engine)。
儲存計費類型
支援按容量計費(隨用隨付)和按空間計費(訂用帳戶)兩種儲存計費類型。
按容量計費(隨用隨付):按容量計費購買時無需選擇容量,隨著資料增長而線上自動擴容,只按實際資料量所佔的儲存空間大小收費。
按空間計費(訂用帳戶):按空間計費是指在購買資料庫叢集時您需預支付叢集的儲存空間費用。
說明僅計費類型為訂用帳戶時,支援選擇。
儲存空間
配置需要預購的儲存空間大小。
說明僅部分情況需要配置:
儲存類型為ESSD雲端硬碟。
計費類型為訂用帳戶,且儲存計費類型為按空間計費(訂用帳戶)。
(選填)進階選項:
參數
說明
叢集名稱
設定叢集名稱。您可以根據業務需求自訂叢集名稱,如未指定,系統將自動產生一個叢集名稱。叢集建立後,您可以隨時修改。叢集名稱需滿足以下要求:
不能以
http://
或https://
開頭。長度為2~256個字元。
資源群組
從已建立資源群組中選擇一個目標資源群組。
說明資源群組是在單個雲帳號下將一組相關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的容器,一個資源只能歸屬於一個資源群組,詳情請參見資源分組和授權。
參數模板
設定叢集的參數模板。您可以選擇系統內建的參數模板也可以自訂參數模板。
說明參數模板下拉選項展示的是當前地區下所有自訂或者系統預設的參數模板。
時區
設定叢集時區,預設時區為UTC+08:00。
表名大小寫
設定叢集表名是否區分大小寫。預設為不區分大小寫。
說明若您本機資料庫區分大小寫時,建議您與本機資料庫保持一致,選擇區分大小寫,便於您遷移資料。
叢集建立後無法修改,請謹慎選擇。
刪除(釋放)叢集時
設定刪除(釋放)叢集時的備份保留原則。
開啟TDE
支援直接開啟透明資料加密TDE,無需在建立叢集後,單獨進行開啟。
說明TDE功能開啟後不可關閉。
TDE依賴KMS服務,開啟後需佈建服務角色,授權PolarDB訪問KMS。
啟用TDE加密後,PolarDB將對叢集資料檔案進行加密,對於業務訪問透明,會有5%~10%的效能損失。
在頁面右側購買數量以及確認叢集配置,併購買叢集。
參數
說明
購買數量
選擇需要購買的叢集數量。
說明最多可一次性建立50個叢集,適用於遊戲批量開服等業務情境。
您的阿里雲主帳號最多能購買50個叢集。
購買時間長度
選擇叢集的購買時間長度。
說明僅計費類型為訂用帳戶時,支援配置。隨用隨付無此選項。
自動續約
配置是否開啟自動續約。為避免因忘記續約而導致業務中斷,建議您開啟自動續約。
說明僅計費類型為訂用帳戶時,支援配置。隨用隨付無此選項。
除購買叢集時支援配置,您還可以在購買叢集後,您還可以在費用與成本中配置。
配置完成上述資訊,請確認叢集配置、實付費用以及閱讀頁面中的服務合約。確認無誤,單擊立即購買。
完成購買後,系統需要10~15分鐘建立叢集,之後您就可以在PolarDB控制台中的叢集列表看到新建立的叢集。
說明當叢集中的節點狀態為创建中時,整個叢集可能仍未建立完成,此時叢集不可用。只有當叢集狀態為运行中時,叢集才可以正常使用。
請確認您已在頁面左上方選擇了正確的地區,否則您將無法查看所建立的叢集。
下一步
相關API
除了可以在控制台上建立叢集外,您還可以通過API來實現叢集的建立。具體API資訊如下所示:
API | 描述 |
建立PolarDB叢集。 | |
查看叢集列表。 | |
查看指定PolarDB叢集的詳細屬性。 | |
查詢PolarDB訂用帳戶叢集自動續約狀態。 | |
設定PolarDB訂用帳戶叢集自動續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