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流量管理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场景一:应用服务主备IP容灾
最简单的情况下,应用服务有两个IP地址A和B
。正常情况下,用户访问IP地址A
、当IP地址A
故障后,希望用户访问IP地址B
。
使用全局流量管理时,只需要建立两个地址池甲和乙
,将IP地址A、B
分别添加进两个地址池,并配置健康检查。在访问策略配置中,设置默认地址池为地址池甲
、Failover地址池为地址池乙
,即可以实现应用服务主备IP容灾切换。
场景二:应用服务多个IP多活
最简单的情况下,应用服务有三个IP地址A、B、C
,三个IP地址同时向用户服务。我们想要实现,3个IP地址正常工作时,DNS解析同时解析出3个IP地址。当3个IP地址中某一个地址故障时,将故障的地址从DNS解析列表中暂时删除,不向用户返回,当故障IP地址恢复后,从新添加回DNS解析列表。
使用全局流量管理,只需要把A、B、C
三个地址添加进地址池,并配置上健康检查,即可实现多个IP多活。
场景三:高并发应用服务负载分摊
企业在线上大促活动类似双十一等情况下,都会对业务做临时的扩容,以应对突然增大数倍的用户访问请求。一般来说,会在同区域购买多个SLB实例,使用不同IP地址进行访问流量卸载。
使用全局流量管理,一个业务最多可以添加20个IP地址,实现同时负载均衡。同时可以根据IP地址服务能力的不同,可以为不同的IP地址设置不同的权重,实现IP地址差异化服务。
场景四:不同区域访问加速
企业规模增大之后,需要面向全国区域或者全球区域提供网络服务。由于不同地区网络情况不同,网络访问一般会受到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会选择在几个大区的核心位置建立服务接入点,使不同区域的用户访问各自区域的核心接入点,从而获得最佳的访问体验。
使用全局流量管理,可以使不同区域的用户访问不同的IP地址池,实现用户分组管理,分组接入,帮助应用服务提高用户访问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