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增量遷移可以在自訂的時間間隔內,將原始伺服器系統產生的增量資料同步至阿里雲,有效減少原始伺服器系統業務暫停時間及最終交割時間。本文介紹增量遷移的操作步驟。
操作步驟
步驟一:全量遷移
在原始伺服器系統業務不暫停情況下,您需要匯入遷移源後進行遷移配置。各遷移情境的具體操作,請參見:
在遷移配置時,您必須開啟自動增量同步處理參數。自動增量遷移相關參數說明如下:
自動增量同步處理:開啟此開關。
同步重複頻率:表示增量遷移任務同步資料的時間間隔,例如:同步重複頻率為1小時,本次增量同步處理完成後將在1小時後開始下次增量同步處理。最小時間間隔為1小時,最大時間間隔為7天。
最大鏡像保留數:表示最多為您保留的鏡像個數,取值範圍為1~10。每次增量遷移都會產生新的鏡像,當產生的鏡像檔案總數超過該值時,將刪除最早產生且未被使用的鏡像。
查看遷移結果。
當遷移進度為100%時,表示第一次全量遷移完成,並產生全量鏡像。每次遷移完,遷移即時狀態為等待中,以等待下個頻率周期的到來,繼續遷移增量資料。
說明您可以按需執行以下操作:
驗證遷移結果:您可以在遷移源的操作下選擇
,使用該鏡像建立執行個體進行驗證。修改同步重複頻率:在遷移源的操作下選擇
,根據介面提示修改,修改後將在下次增量同步處理結束後開始生效,不是立即生效。暫停遷移任務:在遷移源的操作下選擇
,根據介面提示暫停遷移任務。取消增量遷移任務:在遷移源的操作下選擇
,根據介面提示取消增量遷移任務。
步驟二:暫停業務並運行增量遷移
您可以在業務低峰期,暫停原始伺服器系統業務後,再次運行增量遷移。
每次增量遷移產生的鏡像,均為原始伺服器當前時刻的全量鏡像,包括遷移時刻的增量資料和之前已遷移的全部資料。
在自動增量同步處理或者手動增量同步處理開始後,任務開始階段會先進行資料對比,資料對比速度與磁碟IO能力有關,不受限與網路頻寬大小。因此對比耗時就受磁碟IO能力和磁碟資料量的大小影響;在資料對比結束後會傳輸增量資料,傳輸增量資料階段耗時受增量資料大小、網路頻寬等影響。更多資訊,請參見評估遷移時間與測試傳輸速度。
登入原始伺服器,並暫停系統業務。
在SMC控制台,等待自動或手動執行增量遷移。
自動執行增量遷移
第一次增量遷移完成後,SMC會根據您設定的同步重複頻率,在相應時間點,自動執行增量遷移並產生新的鏡像。
手動執行增量遷移
在目標遷移源的操作列,單擊手動增量同步處理,在手動增量同步處理對話方塊中,單擊確定。
步驟三:完成增量同步處理
最後一次增量同步處理任務完成後,即完成增量資料同步。
在目標遷移源的操作列,單擊完成增量同步處理。
在完成增量任務對話方塊中,單擊確定。
您也可以在完成增量任務對話方塊中,選中進行最後一次同步,完成最後一次資料同步。
在伺服器遷移頁面,查看遷移即時狀態。
由於傳輸資料耗時受源端資料大小,網路頻寬等因素影響,請耐心等待遷移任務完成。
完成增量同步處理後,此任務不會再繼續運行,也不能再執行手動增量同步處理。若您誤點擊了完成增量同步處理,仍有繼續遷移增量資料的需求,請再次建立增量遷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