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通的IDC機房或伺服器廠商相比,阿里雲提供的Elastic Compute Service具有以下優勢:高可用性、安全性和彈性。
高可用性
相較於普通的IDC機房以及伺服器廠商,阿里雲會使用更嚴格的IDC標準、伺服器准入標準以及運維標準,以保證雲端運算整個基礎架構的高可用性、資料的可靠性以及雲伺服器的高可用性。
在此基礎之上,阿里雲所提供的每個地域都存在多可用性區域。當您需要更高的可用性時,可以利用阿里雲的多可用性區域搭建自己的主備服務或者雙活服務。對於面向金融領域的兩地三中心的解決方案,您也可以通過多地域和多可用性區域搭建出更高的顯示狀態服務。其中包括容災、備份等服務,阿里雲都有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
在阿里雲的整個架構下,這些服務可以非常平滑地進行切換,相關的資訊可以在 阿里雲行業解決方案 中找到。無論是兩地三中心,還是電子商務以及視頻服務等,都可以在阿里雲找到對應的行業解決方案。
此外,阿里雲為您提供了如下三項支援:
- 提升可用性的產品和服務,包括雲伺服器、負載平衡、多備份資料庫服務以及資料移轉服務DTS等。
- 行業夥伴以及生態夥伴,幫助您完成更高、更穩定的架構,並且保證服務的永續性。
- 多種多樣的培訓服務,讓您從業務端到底層的基礎服務端,在整條鏈路上實現高可用。
安全性
選擇了雲端運算,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雲端運算的安全與穩定。阿里雲近期通過了很多的國際安全標準認證,包括ISO27001、MTCS等,這些所有的安全合規都要求對於使用者資料的私密性、使用者資訊的私密性以及使用者隱私的保護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對於雲端運算,推薦您使用 阿里雲專有網路。
-
在阿里雲專有網路之上,可以產生更多的業務可能性。
您只需進行簡單配置,就可在自己的業務環境下,與全球所有機房進行串接,從而提高了業務的靈活性、穩定性以及業務的可發展性。
-
對於原來擁有自建的IDC機房,也不會產生問題。
阿里雲專有網路可以拉專線到原有的IDC機房,形成混合雲的架構。阿里雲可以提供各種混合雲的解決方案和非常多的網路產品,形成強大的網路功能,讓您的業務更加靈活。結合阿里雲的生態,您可以在雲上發展出意想不到的業務生態。
-
阿里雲專有網路更加穩定和安全。
穩定性:業務搭建在專有網路上,而網路的基礎設施將會不停進化,使您每天都擁有更新的網路架構以及更新的網路功能,使得您的業務永遠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專有網路允許您自由地分割、配置和管理自己的網路。
安全性:面對互連網上不斷的攻擊流量,專有網路天然就具備流量隔離以及攻擊隔離的功能。業務搭建在專有網路上後,專有網路會為業務築起第一道防線。
總之,專有網路提供了穩定、安全、快速交付、自主可控的網路環境。對於傳統行業以及未接觸到雲端運算的行業和企業而言,藉助專有網路混合雲的能力和混合雲的架構,它們將享受雲端運算所帶來的技術紅利。
彈性
雲端運算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彈性。目前,阿里雲已擁有在數分鐘內開出一家中型互連網公司所需要的IT資源的能力,這就能夠保證大部分企業在雲上所構建的業務都能夠承受巨大的業務量壓力。
- 計算彈性
- 縱向的彈性,即單個伺服器的配置變更。
傳統IDC模式下,很難做到對單個伺服器進行變更配置。而對於阿里雲,當您購買了雲伺服器或者儲存的容量後,可以根據業務量的增長或者減少自由變更自己的配置。關於縱向彈性的具體應用,詳情請參考 升降配。
- 橫向的彈性。
對於遊戲應用或直播平台出現的高峰期,若在傳統的IDC模式下,您根本無法立即準備資源;而雲端運算卻可以使用彈性的方式幫助客戶度過這樣的高峰。當業務高峰消失時,您可以將多餘的資源釋放掉,以減少業務成本的開支。利用橫向的擴充和縮減,配合阿里雲的Auto Scaling,完全可以做到定時定量的伸縮,或者按照業務的負載進行伸縮。關於橫向彈性的具體應用,詳情請參考 Auto Scaling。
- 縱向的彈性,即單個伺服器的配置變更。
- 儲存彈性
阿里雲擁有很強的儲存彈性。當儲存量增多時,對於傳統的IDC方案,您只能不斷去增加伺服器,而這樣擴充的伺服器數量是有限的。在雲端運算模式下,將為您提供海量的儲存,當您需要時可以直接購買,為儲存提供最大保障。關於儲存彈性的具體應用,詳情請參考 磁碟擴容。
- 網路彈性
雲上的網路也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只要您購買了阿里雲的專有網路,那麼所有的網路設定與線下IDC機房配置可以是完全相同的,並且可以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實現各個機房之間的互聯互通,各個機房之間的安全域隔離,對於專有網路內所有的網路設定和規劃都會非常靈活。關於網路彈性的具體應用,詳情請參考 專有網路。
總之,對於阿里雲的彈性而言,是計算的彈性、儲存的彈性、網路的彈性以及您對於業務架構重新規劃的彈性。您可以使用任意方式去組合自己的業務,阿里雲都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Elastic Compute Service與傳統IDC對比優勢
Elastic Compute Service與傳統IDC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雲伺服器 | 傳統IDC | |
---|---|---|
網路部署 | 自主研發的直流電伺服器,綠色機房設計,電源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低 | 傳統交流電伺服器設計,PUE高 |
骨幹機房,出口頻寬大,獨享頻寬 | 機房品質參差不齊,使用者選擇困難,以共用頻寬為主 | |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界網關協議)多線機房,全國訪問流暢均衡 | 以單線和雙線為主 | |
操作易用 | 內建主流的作業系統,Windows正版啟用 | 需使用者自備作業系統,自行安裝 |
可線上更換作業系統 | 無法線上更換作業系統,需要使用者自己重裝 | |
Web線上管理,簡單方便 | 沒有線上管理工具,維護困難 | |
手機驗證密碼設定,安全方便 | 重設密碼麻煩,且被破解的風險大 | |
容災備份 | 多份資料副本,單份損壞可在短時間內快速恢複 | 使用者自行搭建,使用傳統存放裝置,價格高昂 |
使用者自訂快照 | 資料損毀需使用者自己修複 | |
快速自動故障恢複 | 沒有提供快照功能,無法做到自動故障恢複 | |
安全可靠 | 有效阻止MAC欺騙和ARP攻擊 | 很難阻止MAC欺騙和ARP攻擊 |
有效防護DDoS攻擊,可進行流量清洗和黑洞 | 清洗和黑洞裝置需要另外購買,價格昂貴 | |
通信埠入侵掃描、掛馬掃描、漏洞掃描等附加服務 | 普遍存在漏洞掛馬和通信埠掃描等問題 | |
靈活擴充 | 開通雲伺服器非常靈活,可以線上升級配置 | 伺服器交付周期長 |
頻寬升降自由 | 頻寬一次性購買,無法自由升降 | |
線上使用負載平衡,輕鬆擴充應用 | 硬體負載平衡,價格昂貴,設定也非常麻煩 | |
節約成本 | 使用成本門檻低 | 使用成本門檻高 |
無需一次性大投入 | 一次性投入巨大,閑置浪費嚴重 | |
按需購買,彈性付費,靈活應對業務變化 | 無法按需購買,必須為業務峰值滿配 |